近年来,浏阳市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审批服务便民化体制机制、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健全人员编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综合施策、靶向发力,以改革之举增强基层治理“五力”,用心用情答好新时代基层治理“浏阳卷”。
一是持续增强党建引领力。创新推行“党建+微网格”基层治理模式,在市委组织部设立微网格办,加强对基层网格化治理指导;在镇街设立微网格中心,开发“党建+微网格”平台并延伸至镇街、村社区两级,以党员为主体,全市创建32000多个网格,积极发挥网格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收集员、和谐稳定促进员、推动发展引领员“四员”作用,全面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市、乡、村三级“党建+微网格”信息共享和及时响应,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
二是持续延伸服务张力。统一设立政务(便民)服务机构,整合内部决策、管理、监督、服务职责和力量,统一履行直接面向公民、法人的审批服务,浏阳市永安镇率先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住建、城管等部门施工许可证、临时占道等35项权限“一章通办”,成为“一枚印章管审批”的生动实践。承接用好省市下放的233项职权,并结合实际需要下放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85项,公布村(社区)“一门式”政务服务事项42项,实现办事“只进一家门”;推出首批“跨省通办”事项56项,毗邻区群众跨省创业就业和居住生活更加方便无忧。
三是持续提升监管效力。在浏阳市大瑶镇、永安镇两个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改革试点镇,成立副科级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分别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635项、730项。对标省级目录和权责清单,公布统一事项目录,其他镇街平均可行使至少41项执法权限,确保基层“看得见、管得着”。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加强行政执法协作,执法职权在县级行政部门的权力事项由部门负责专业执法、镇街负责受理投诉举报、协助调查等工作,创新赋予执法机构统一调度和指挥市直派驻机构执法力量和资源权利,“一支队伍管执法”治理模式正稳步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
四是持续激发干事活力。调剂100名行政编制,综合考虑编制标准、改革任务、常住人口、区域面积、地方财政收入等情况重新分配;“减上补下”调增镇街354名事业编制,并结合产业特色、重点项目、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事业发展需要予以分配,镇街事业发展所需人员编制进一步得到保障。逐年增加用编计划用于招录公务员、接收省委选调生,引进专业人才、招聘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医护人员,近三年,为镇街引进各类人才2947名;近三年,盘活编制772名,用于公费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农村本科医生、基层农技特岗人员,为基层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是持续凝聚振兴合力。针对基层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在“6办1队3中心1站”框架内,因地制宜调整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相关机构设置,花炮主产区镇街分设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非花炮主产区镇街综合设置社会治安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将原扶贫工作机构更名为乡村振兴机构,加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推动属地管理,将部门派驻动物防疫检疫、广播电视机构下沉;司法所人员纳入镇街绩效考核;自然资源所与镇街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公室集中联合办公,人员考核由市自然资源局商镇街确定考核等次,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